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浩浩蕩蕩的摩托車大軍讓很多游客印象深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緬甸,中國出口該國近3成摩托車來自四川廣安鄰水的一家企業。
6月12日,廣安鄰水縣城郊的經開區,剛剛趕回來的四川嘉逸皇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友正在查看摩托車的生產和出廠情況,再過30個小時,這些經云南“一帶一路”陸路運輸路線出國的摩托車將會奔馳在緬甸的大街小巷。精瘦能干,外表憨厚的80后小伙袁志友是怎么從一個初中畢業的藍領成長為身家數億的摩托車王國的掌舵者?近日,記者走訪了他。
拼命三郎
直面困難化危為機
1982年出生的袁志友家境貧寒,16歲初中畢業就開始闖世界,在哥哥的資助下去了一個摩托車裝配短期培訓班學習,3個月后出師的袁志友開始在重慶菜園壩摩配市場私人門市幫人裝車賣。“上世紀末重慶摩托車行業正是快速發展階段,在菜園壩,你想要什么牌子,裝什么類型的車子,我們都可以給你配。”袁志友說,在報紙上看到一家摩托車廠招發動機維修工的廣告后,他去面試,面試的題目就是50分鐘內完成發動機拆裝,拆氣缸蓋、取氣缸墊、固定螺釘……當他把最后一顆螺絲裝上發動機,一看時間,用時47分鐘。
1998年,袁志友進了摩托車廠,年齡小又不善言辭的他,吃了不少苦。因為是計件工資,不論問題大小,每修一個2.5元,他每天只能修幾個,掙的錢還養活不了自己。“那時候他每天回到寢室都是大哭一場,總是說堅持不下去了。”哥哥袁志美回憶。
袁志友咬牙挺過來了,3個月后,他是全廠技能最好、速度最快的員工,再難的發動機難題在他手上都能修好,月工資也漲到五六千元。
2002年,袁志友進了公司的國際業務部,負責開拓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兩年時間他就從一句外語都不懂到和當地人熟練交流,工作上完全是拼命三郎,拿不到訂單不回來,有一次去泰國消失了三個月,我們都快急瘋了,直到他拿到訂單回來才放心。”袁志美回憶。
2006年,24歲的袁志友開始開拓緬甸市場,卻被經銷商客戶騙了,總損失700多萬元,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最終封存了經銷商的倉庫,但遺留下近千輛摩托車。硬著頭皮自己去銷售摩托車,卻讓袁志友發現緬甸摩托車市場的潛力,正是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經銷公司。
越過山丘,看到的是更美的風景,袁志友也從此走上創業路。
創新轉型
時刻都要學習并要有危機意識
2010年,袁志友在重慶空港工業園區成立自己的摩托車廠,2012年袁志友將公司整體搬到鄰水經開區。
走進嘉逸皇冠,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技術中心,“科技、創新、中國夢”等幾個大字非常顯眼,在技術中心,“融智融才融天下,創業創新創未來”等標語隨處可見,一個恒溫房間里,一臺高精密儀器正在檢測零部件的孔徑,“這條叫三坐標測量機,可以測量任何一個孔的孔徑、相對尺寸等,光這一臺就要四五十萬元呢。”袁志友表示,近3年摩托車市場的利潤已從15%下降到5%,但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卻不降反增,去年公司整合各技術部門人才成立了技術中心,軟硬件的投入超過500萬元,占了利潤的大頭。
“接下來還要進一步購置設備,引進人才,等我們技術中心完全建成后,將達到省級檢測單位標準。”袁志友說。在技術中心的展示中心,嘉逸皇冠近年來推出的新車依次排開,從東南亞國家喜歡的跨背式,再到高檔帥氣的小越野,琳瑯滿目,就像一個摩托車博物館一樣。
目前,嘉逸皇冠年產摩托車30萬輛,產品遠銷緬甸、泰國、南非、伊朗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5億元,雖然生意越做越順,袁志友卻時刻嗅到危機。“我們要緊跟行業趨勢,創新不能有片刻停滯。”袁志友說,雖然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還有10年活躍期,但現在已成紅海,競爭慘烈,他早就在謀劃轉型升級,去年底與中國航空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四輪電動汽車。“這款外形類似于皮卡的電動汽車充滿電后可以跑150公里,很適合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我們現在也在加快獲取國內上路上牌資質。”
嘉逸皇冠已經啟動下半年在新三板上市的議程,目前各項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聲音
關于成功秘訣
●其實當時剛剛做這塊,根本也沒想到能做這么大,當時想的就是將手上的事情做好,能出人頭地,還是要腳踏實地。 ——袁志友
●要想成功,就是要能吃苦,膽大心細,同時不能停止學習和創新,這也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 ——袁志美□呂清輝
6月12日,廣安鄰水縣城郊的經開區,剛剛趕回來的四川嘉逸皇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友正在查看摩托車的生產和出廠情況,再過30個小時,這些經云南“一帶一路”陸路運輸路線出國的摩托車將會奔馳在緬甸的大街小巷。精瘦能干,外表憨厚的80后小伙袁志友是怎么從一個初中畢業的藍領成長為身家數億的摩托車王國的掌舵者?近日,記者走訪了他。
拼命三郎
直面困難化危為機
1982年出生的袁志友家境貧寒,16歲初中畢業就開始闖世界,在哥哥的資助下去了一個摩托車裝配短期培訓班學習,3個月后出師的袁志友開始在重慶菜園壩摩配市場私人門市幫人裝車賣。“上世紀末重慶摩托車行業正是快速發展階段,在菜園壩,你想要什么牌子,裝什么類型的車子,我們都可以給你配。”袁志友說,在報紙上看到一家摩托車廠招發動機維修工的廣告后,他去面試,面試的題目就是50分鐘內完成發動機拆裝,拆氣缸蓋、取氣缸墊、固定螺釘……當他把最后一顆螺絲裝上發動機,一看時間,用時47分鐘。
1998年,袁志友進了摩托車廠,年齡小又不善言辭的他,吃了不少苦。因為是計件工資,不論問題大小,每修一個2.5元,他每天只能修幾個,掙的錢還養活不了自己。“那時候他每天回到寢室都是大哭一場,總是說堅持不下去了。”哥哥袁志美回憶。
袁志友咬牙挺過來了,3個月后,他是全廠技能最好、速度最快的員工,再難的發動機難題在他手上都能修好,月工資也漲到五六千元。
2002年,袁志友進了公司的國際業務部,負責開拓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兩年時間他就從一句外語都不懂到和當地人熟練交流,工作上完全是拼命三郎,拿不到訂單不回來,有一次去泰國消失了三個月,我們都快急瘋了,直到他拿到訂單回來才放心。”袁志美回憶。
2006年,24歲的袁志友開始開拓緬甸市場,卻被經銷商客戶騙了,總損失700多萬元,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最終封存了經銷商的倉庫,但遺留下近千輛摩托車。硬著頭皮自己去銷售摩托車,卻讓袁志友發現緬甸摩托車市場的潛力,正是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經銷公司。
越過山丘,看到的是更美的風景,袁志友也從此走上創業路。
創新轉型
時刻都要學習并要有危機意識
2010年,袁志友在重慶空港工業園區成立自己的摩托車廠,2012年袁志友將公司整體搬到鄰水經開區。
走進嘉逸皇冠,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技術中心,“科技、創新、中國夢”等幾個大字非常顯眼,在技術中心,“融智融才融天下,創業創新創未來”等標語隨處可見,一個恒溫房間里,一臺高精密儀器正在檢測零部件的孔徑,“這條叫三坐標測量機,可以測量任何一個孔的孔徑、相對尺寸等,光這一臺就要四五十萬元呢。”袁志友表示,近3年摩托車市場的利潤已從15%下降到5%,但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卻不降反增,去年公司整合各技術部門人才成立了技術中心,軟硬件的投入超過500萬元,占了利潤的大頭。
“接下來還要進一步購置設備,引進人才,等我們技術中心完全建成后,將達到省級檢測單位標準。”袁志友說。在技術中心的展示中心,嘉逸皇冠近年來推出的新車依次排開,從東南亞國家喜歡的跨背式,再到高檔帥氣的小越野,琳瑯滿目,就像一個摩托車博物館一樣。
目前,嘉逸皇冠年產摩托車30萬輛,產品遠銷緬甸、泰國、南非、伊朗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5億元,雖然生意越做越順,袁志友卻時刻嗅到危機。“我們要緊跟行業趨勢,創新不能有片刻停滯。”袁志友說,雖然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還有10年活躍期,但現在已成紅海,競爭慘烈,他早就在謀劃轉型升級,去年底與中國航空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四輪電動汽車。“這款外形類似于皮卡的電動汽車充滿電后可以跑150公里,很適合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我們現在也在加快獲取國內上路上牌資質。”
嘉逸皇冠已經啟動下半年在新三板上市的議程,目前各項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聲音
關于成功秘訣
●其實當時剛剛做這塊,根本也沒想到能做這么大,當時想的就是將手上的事情做好,能出人頭地,還是要腳踏實地。 ——袁志友
●要想成功,就是要能吃苦,膽大心細,同時不能停止學習和創新,這也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 ——袁志美□呂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