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產業作為增城支柱產業,年出口70萬輛以上,出口額5億美元,約占全國10%。2015年,“五羊-本田”在全國摩托車行業整體銷售下滑的形勢下,逆勢飄紅,創造了銷售總量同比上升7%、國內銷售同比上升3%、出口銷售同比上升21%的佳績,年產量、出口量、出口額均進入廣東前五名和全國前十名,并通過批量進口“本田”大排量摩托車,帶動增城摩托車產業向高端邁進。面對形勢變化,廣東增城檢驗檢疫局著眼于實現摩托車產業轉型升級,適時轉變服務機制,積極探索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
改革監管模式
領導重視,提前介入。獲知企業進口意向后,增城局局長吳海旺要求相關業務科室主動作為、提前介入,做好企業進口檢驗和服務工作。副局長周麗芳和業務科室負責人多次深入企業走訪,介紹相關政策,了解企業關切,答復企業疑問,為摩托車順利進口打下良好基礎。
“一企一策”,量身定做。考慮到企業管理規范、誠信好。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增城局積極推行“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做檢驗監管方案,提供優質個性化服務,變口岸檢驗檢疫模式為分線管理模式,即“口岸現場檢疫,公司倉庫檢驗監管”,將口岸逐臺核對檢驗環節調整到公司倉庫進行,加快通關速度,節省通關成本,為企業提供便利。
關檢“三互”,快速檢驗。實行“即靠、即查、即卸、即走”的“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聯合查驗,一次放行”。關檢雙方在碼頭檢疫合格后,現場簽發放行手續,到公司倉庫開展聯合檢驗監管,省去了企業往返于口岸多個部門逐一聯系、分別協調的麻煩,口岸優勢凸顯。
協調檢測,縮短周期。摩托車作為道路交通工具,按我國法律法規要求,要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的相關技術條件。為此,增城局積極協調第三方檢測機構實施檢測,檢測周期相對于將進口摩托車樣品送往國家級專業摩托車檢測機構大為縮短,為企業降低了時間成本。
檢企聯動,減少失誤。每輛進口摩托車都需要檢驗檢疫部門出具一份《隨車檢驗單》,為了減少失誤,避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每批進口摩托車出具《隨車檢驗單》時,增城局單證擬制人員都邀請企業報檢人員共同審核,全部1798輛進口摩托車未發生一例因單證不符而影響國內銷售的問題,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銷售經營。
完善服務機制
“合格假定”,事后監管。建立以“合格假定”理念為基礎的,涵蓋分類管理、型式試驗(3C認證)、抽查驗證等環節的檢驗監管模式。充分采信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型式試驗報告或3C認證證書,對確需進行第三方驗證的報檢批次,由增城局抽取樣品送檢,不收取企業檢測費用,減少企業負擔。
專人監裝,全時預約。對于需實行裝運前檢驗和監裝的輸非摩托車產品,增城局指定專人負責監裝,并實行24小時預約機制,做到不壓箱、不誤船,千方百計為企業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未出現因檢驗監裝不及時而延誤出貨的情況,截至10月底,全年共檢驗監裝標準箱261個,加班達160人小時。
政策宣傳,貿易引導。通過多種方式及時將國內外政策、法規、指令、標準的變化信息,傳達給出口企業,使企業用好用足優惠政策,規避貿易風險。2015年,增城局共為摩托車出口企業出具原產地證書387份,節省關稅約210萬美元。及時將埃及、蘇丹、土庫曼斯坦等國對進口摩托車限制的新規定傳達給企業,引導企業提早應對,避免損失。
加快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增城局在采取多項舉措便利摩托車企業的同時,積極為摩托車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企業要著眼長遠,練好“內功”。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在核心技術上掌握話語權,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技術含量;注重品牌建設,逐步改變貼牌生產的做法,提高自主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進而獲得穩定的客戶群體;完善配套服務,使用戶買的放心、用的舒心,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地方政府應在政策、資金、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可以采取政府導演、企業搭臺、科研機構唱戲的方式建立產學研交流機制,提高企業研發實力;政府主導建立出口摩托車質量安全示范區,鼓勵、扶持、引進零部件生產企業,實施零配件本土化戰略,健全摩托車產業鏈;完善工業園區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為廣大企業員工提供生活便利,通過穩定人員隊伍來促進企業發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緩解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周轉壓力大的問題。
行業協會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避免惡性競爭。當初中國本土品牌摩托車的越南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80%,充斥越南的大街小巷,到2015年卻下降到僅占5%左右,成為“低質”的代名詞,這完全是互相壓價、自相殘殺、惡性競爭的結果,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行業協會可以通過企業間交流,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協調企業銷售關系,避免出現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行為,引導企業在技術服務、品牌知名度和產品質量上展開競爭,通過競爭促進摩托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維護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
國家應加強對電動車等新能源摩托車的引導與扶持。當前我國市場保有的2億輛兩輪電動車,約80%屬于超標車,主要是部分電動車廠和經銷商為了迎合顧客對時速和續航里程的需求而生產。國家應加強對電摩行業的引導,加大市場監督力度,并在立項、設廠、稅收等方面進行扶持,推進快速充電技術研究,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促進電摩行業健康發展。
改革監管模式
領導重視,提前介入。獲知企業進口意向后,增城局局長吳海旺要求相關業務科室主動作為、提前介入,做好企業進口檢驗和服務工作。副局長周麗芳和業務科室負責人多次深入企業走訪,介紹相關政策,了解企業關切,答復企業疑問,為摩托車順利進口打下良好基礎。
“一企一策”,量身定做。考慮到企業管理規范、誠信好。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增城局積極推行“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做檢驗監管方案,提供優質個性化服務,變口岸檢驗檢疫模式為分線管理模式,即“口岸現場檢疫,公司倉庫檢驗監管”,將口岸逐臺核對檢驗環節調整到公司倉庫進行,加快通關速度,節省通關成本,為企業提供便利。
關檢“三互”,快速檢驗。實行“即靠、即查、即卸、即走”的“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聯合查驗,一次放行”。關檢雙方在碼頭檢疫合格后,現場簽發放行手續,到公司倉庫開展聯合檢驗監管,省去了企業往返于口岸多個部門逐一聯系、分別協調的麻煩,口岸優勢凸顯。
協調檢測,縮短周期。摩托車作為道路交通工具,按我國法律法規要求,要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的相關技術條件。為此,增城局積極協調第三方檢測機構實施檢測,檢測周期相對于將進口摩托車樣品送往國家級專業摩托車檢測機構大為縮短,為企業降低了時間成本。
檢企聯動,減少失誤。每輛進口摩托車都需要檢驗檢疫部門出具一份《隨車檢驗單》,為了減少失誤,避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每批進口摩托車出具《隨車檢驗單》時,增城局單證擬制人員都邀請企業報檢人員共同審核,全部1798輛進口摩托車未發生一例因單證不符而影響國內銷售的問題,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銷售經營。
完善服務機制
“合格假定”,事后監管。建立以“合格假定”理念為基礎的,涵蓋分類管理、型式試驗(3C認證)、抽查驗證等環節的檢驗監管模式。充分采信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型式試驗報告或3C認證證書,對確需進行第三方驗證的報檢批次,由增城局抽取樣品送檢,不收取企業檢測費用,減少企業負擔。
專人監裝,全時預約。對于需實行裝運前檢驗和監裝的輸非摩托車產品,增城局指定專人負責監裝,并實行24小時預約機制,做到不壓箱、不誤船,千方百計為企業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未出現因檢驗監裝不及時而延誤出貨的情況,截至10月底,全年共檢驗監裝標準箱261個,加班達160人小時。
政策宣傳,貿易引導。通過多種方式及時將國內外政策、法規、指令、標準的變化信息,傳達給出口企業,使企業用好用足優惠政策,規避貿易風險。2015年,增城局共為摩托車出口企業出具原產地證書387份,節省關稅約210萬美元。及時將埃及、蘇丹、土庫曼斯坦等國對進口摩托車限制的新規定傳達給企業,引導企業提早應對,避免損失。
加快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增城局在采取多項舉措便利摩托車企業的同時,積極為摩托車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企業要著眼長遠,練好“內功”。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在核心技術上掌握話語權,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技術含量;注重品牌建設,逐步改變貼牌生產的做法,提高自主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進而獲得穩定的客戶群體;完善配套服務,使用戶買的放心、用的舒心,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地方政府應在政策、資金、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可以采取政府導演、企業搭臺、科研機構唱戲的方式建立產學研交流機制,提高企業研發實力;政府主導建立出口摩托車質量安全示范區,鼓勵、扶持、引進零部件生產企業,實施零配件本土化戰略,健全摩托車產業鏈;完善工業園區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為廣大企業員工提供生活便利,通過穩定人員隊伍來促進企業發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緩解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周轉壓力大的問題。
行業協會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避免惡性競爭。當初中國本土品牌摩托車的越南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80%,充斥越南的大街小巷,到2015年卻下降到僅占5%左右,成為“低質”的代名詞,這完全是互相壓價、自相殘殺、惡性競爭的結果,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行業協會可以通過企業間交流,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協調企業銷售關系,避免出現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行為,引導企業在技術服務、品牌知名度和產品質量上展開競爭,通過競爭促進摩托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維護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
國家應加強對電動車等新能源摩托車的引導與扶持。當前我國市場保有的2億輛兩輪電動車,約80%屬于超標車,主要是部分電動車廠和經銷商為了迎合顧客對時速和續航里程的需求而生產。國家應加強對電摩行業的引導,加大市場監督力度,并在立項、設廠、稅收等方面進行扶持,推進快速充電技術研究,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促進電摩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