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開心在巾幗愛心拍賣會上拍得了全國第一臺VR150。初步了解一下這個車,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只有官方提供少量的數(shù)據(jù)和圖片資料,這車民間也難保有量,所以線上的用戶反饋也是空白。既然如此,好吧,我來提供一篇非官方的試車報告。

我像很多車迷一樣,不管有多少檔車,總要有一輛踏板車做代步穿城使用。手捏離合腳踩擋的大車,遠遠沒有給油就走的踏板車能傳遞給騎士多一點果敢和自信。


之前我使用踏板的先后順序為雅馬哈BWS125、光陽180、迅鷹125,除了短時間騎行過PCX150之外,這個排量的踏板我沒有接觸過,但相信有了以前這些車型的使用能成為這次測評VR150的佐證。

小排量摩托發(fā)動機輸出功率有限,選擇一款靠譜有動力的發(fā)動機,遠遠大于外觀的吸引,我決定把VR150好不好看放在初測動力之后。

擰動VR150第一把油門的五分鐘之前,我剛剛停好我的125踏板,右手腕的肌肉記憶先后給了兩輛車相同的油門,這時多出的那個25mL真的多了驚喜。相比之下VR150提速確定有力且明顯,初步感受尤其是前段的提速能輕而易舉給人留下好印象。

沒全面測試VR150操控前,先聊一下VR150的做工。也許很多車友覺得去研究一款國產(chǎn)小車的制作工藝和材質(zhì)用料是一件既矯情又浪費時間的事情,國內(nèi)量產(chǎn)的合資車也就是那么回事,干嘛要浪費這個時間去研究一款國產(chǎn)車型呢?沒錯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由于一分錢一分貨起到?jīng)Q定性的因素,VR150用料和工藝在能看到的地方如塑料件、烤漆、板塊接縫的嚴合程度都是可圈可點,整體接近100分。
在這里對VR150做工與用料不使用形容詞,有圖有真相,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唯一欠缺的是把手上幾個常用開關的手感和工藝差一點。說個題外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國內(nèi)摩托車廠家不謀而合的把把手按鍵統(tǒng)一能做到制造粗糙,造型幼稚,配色難以下眼的程度。看來這是一項在國內(nèi)難解決難攻關的技術性難題。

看過VR150外形,我認為整車和宣傳的歐式風格大相徑庭,套用網(wǎng)絡語言“你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來說,歐式風格的Moto以前不是這樣的,當然現(xiàn)在也不是。個人感覺此車借鑒又發(fā)展了太多臺灣高端踏板的元素。

加速過程中,VR150發(fā)動機動力輸出注重對各個速度區(qū)間絲絲入扣的平穩(wěn)過渡,這點的確是區(qū)別于運動踏板對動力一氣呵成的調(diào)校要求。另外再從單油門線、比同級車都長的軸距,低座高來判斷,這款車是注重直線穩(wěn)定性和直線的指向性的車型,意在偏向城市駕駛。

對加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VR150雖然不是運動車型, 但與其它幾款熱賣款的125相比自重要輕,歸避了小馬拉大車之嫌,所以只要你愿意加油門,自帶超車燈按鍵已經(jīng)暗暗暴露了VR150是輛有獸性有脾氣的踏板車。
為了更好的體驗車輛配置帶來的操控感,我選擇在老城區(qū)中一條路況和行人車輛都比較復雜的道路駕駛。

騎行過體驗重點要說一下輪轂,在踏板市場中以10寸居多的背景下,前輪12寸的大輪無疑被襯托出更穩(wěn)健更好的通過性。
值得一提的是VR150很用心的把后輪縮小,這樣的設計很帶感,除了比采用與前輪相同尺寸輪轂的功率與扭距來的快一些外,也可以為后座乘坐的人減少風阻。


說下剎車吧,車友經(jīng)常說的在騎行中控制好自己的右手,大多朋友只是認為是右手和油門的控制配合,忽落了右手上的前制動。在規(guī)范的安全駕駛培訓里,后制動只是作為前剎的輔助,可見前剎車在制動中的地位了。
前碟盤較大的VR150剎車硬朗,在0~60km/h區(qū)間收放自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既然VR150是一款有態(tài)度的踏板,增加一片后碟豈不是更有誠意和Biger。
我想把單減震和化油器放在一起說,雖然二者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從VR150沒問世前,在網(wǎng)上只是一張圖片開始,以上兩點就成為一直纏繞這款車的詬病。問世之后,騎行中單減對路面回壓反彈效果尚可,化油器不到高原正常騎行也OK,但是對于VR150有期望高要求的車友能完善這些更好。

對于豪爵這次提供義賣車輛的義舉深有好感,也一直欣賞豪爵植根車友發(fā)展的機車文化。有個建議,相比125mL極速在90km/h左右,VR150在80km/h魅力才開始彰顯的優(yōu)勢,不如引薦杜卡迪821兩種版本的銷售模式,為此車升高配制,并針對風阻和承載加上輔助配件,換個角度從中短途旅行車來定位,也許會出現(xiàn)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效果。


我像很多車迷一樣,不管有多少檔車,總要有一輛踏板車做代步穿城使用。手捏離合腳踩擋的大車,遠遠沒有給油就走的踏板車能傳遞給騎士多一點果敢和自信。


之前我使用踏板的先后順序為雅馬哈BWS125、光陽180、迅鷹125,除了短時間騎行過PCX150之外,這個排量的踏板我沒有接觸過,但相信有了以前這些車型的使用能成為這次測評VR150的佐證。

小排量摩托發(fā)動機輸出功率有限,選擇一款靠譜有動力的發(fā)動機,遠遠大于外觀的吸引,我決定把VR150好不好看放在初測動力之后。

擰動VR150第一把油門的五分鐘之前,我剛剛停好我的125踏板,右手腕的肌肉記憶先后給了兩輛車相同的油門,這時多出的那個25mL真的多了驚喜。相比之下VR150提速確定有力且明顯,初步感受尤其是前段的提速能輕而易舉給人留下好印象。

沒全面測試VR150操控前,先聊一下VR150的做工。也許很多車友覺得去研究一款國產(chǎn)小車的制作工藝和材質(zhì)用料是一件既矯情又浪費時間的事情,國內(nèi)量產(chǎn)的合資車也就是那么回事,干嘛要浪費這個時間去研究一款國產(chǎn)車型呢?沒錯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由于一分錢一分貨起到?jīng)Q定性的因素,VR150用料和工藝在能看到的地方如塑料件、烤漆、板塊接縫的嚴合程度都是可圈可點,整體接近100分。
在這里對VR150做工與用料不使用形容詞,有圖有真相,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唯一欠缺的是把手上幾個常用開關的手感和工藝差一點。說個題外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國內(nèi)摩托車廠家不謀而合的把把手按鍵統(tǒng)一能做到制造粗糙,造型幼稚,配色難以下眼的程度。看來這是一項在國內(nèi)難解決難攻關的技術性難題。

看過VR150外形,我認為整車和宣傳的歐式風格大相徑庭,套用網(wǎng)絡語言“你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來說,歐式風格的Moto以前不是這樣的,當然現(xiàn)在也不是。個人感覺此車借鑒又發(fā)展了太多臺灣高端踏板的元素。

加速過程中,VR150發(fā)動機動力輸出注重對各個速度區(qū)間絲絲入扣的平穩(wěn)過渡,這點的確是區(qū)別于運動踏板對動力一氣呵成的調(diào)校要求。另外再從單油門線、比同級車都長的軸距,低座高來判斷,這款車是注重直線穩(wěn)定性和直線的指向性的車型,意在偏向城市駕駛。

對加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VR150雖然不是運動車型, 但與其它幾款熱賣款的125相比自重要輕,歸避了小馬拉大車之嫌,所以只要你愿意加油門,自帶超車燈按鍵已經(jīng)暗暗暴露了VR150是輛有獸性有脾氣的踏板車。
為了更好的體驗車輛配置帶來的操控感,我選擇在老城區(qū)中一條路況和行人車輛都比較復雜的道路駕駛。

騎行過體驗重點要說一下輪轂,在踏板市場中以10寸居多的背景下,前輪12寸的大輪無疑被襯托出更穩(wěn)健更好的通過性。
值得一提的是VR150很用心的把后輪縮小,這樣的設計很帶感,除了比采用與前輪相同尺寸輪轂的功率與扭距來的快一些外,也可以為后座乘坐的人減少風阻。


說下剎車吧,車友經(jīng)常說的在騎行中控制好自己的右手,大多朋友只是認為是右手和油門的控制配合,忽落了右手上的前制動。在規(guī)范的安全駕駛培訓里,后制動只是作為前剎的輔助,可見前剎車在制動中的地位了。
前碟盤較大的VR150剎車硬朗,在0~60km/h區(qū)間收放自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既然VR150是一款有態(tài)度的踏板,增加一片后碟豈不是更有誠意和Biger。
我想把單減震和化油器放在一起說,雖然二者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從VR150沒問世前,在網(wǎng)上只是一張圖片開始,以上兩點就成為一直纏繞這款車的詬病。問世之后,騎行中單減對路面回壓反彈效果尚可,化油器不到高原正常騎行也OK,但是對于VR150有期望高要求的車友能完善這些更好。

對于豪爵這次提供義賣車輛的義舉深有好感,也一直欣賞豪爵植根車友發(fā)展的機車文化。有個建議,相比125mL極速在90km/h左右,VR150在80km/h魅力才開始彰顯的優(yōu)勢,不如引薦杜卡迪821兩種版本的銷售模式,為此車升高配制,并針對風阻和承載加上輔助配件,換個角度從中短途旅行車來定位,也許會出現(xiàn)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