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的認知中,鉆車縫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操作。尤其是摩托車,在車流中肆意穿行不但不安全,而且不文明。

但事實上,規矩、合理的鉆車縫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摩托車輕便靈活的特性,對于摩托車保有量高的地區,也可以從側面環節道路壓力。至今已有部分國家和地區開始制定相關法令,合法化摩托車鉆車縫的行為。
畢竟個頭不大的摩托車擠在一群汽車中間,不僅會對摩托車駕駛員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還有可能因為視線盲區問題,被其他汽車撞上,危險程度不比鉆車縫低多少。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David Farnsworth表示,他將提出一個法案,把摩托車鉆車縫這件事合法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曾認可這一做法,理由是目前并沒有發現因為鉆車縫而引發更加嚴重事故的案例。

若是亞利桑那州正式將這項規范寫入法規,那么數據方面會更加完整,并能夠證明摩托車鉆車縫其實并不會帶來更多的危險。David Farnsworth非常有信心的認為,待這項法令落實后,將來的摩托車行駛會更加安全。
同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也指出,當速度在80km/h以下時,鉆車縫并不會造成更多的危險。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倘若合法化摩托車鉆車縫的問題,方便的或許只有駕駛摩托車的人,對于其他汽車駕駛員來說,并不一定會有好處。
其實能真正緩解擁堵問題的辦法應該是科學規劃道路,合理分配紅綠燈時間。當然,所有交通參與者的文明行駛也是關鍵。
就鉆車縫來說,只是對于摩托車這類小型機動車具有價值,但實際上也是一種不文明的道路行為。而且在類似北京這種地方,有時候可以擁堵到連車縫都沒有,就算是想鉆也沒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