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油耗”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這可是關乎摩友腰包的問題,肯定得重點考慮,下面跟大家分析如何判斷發動機是燒機油還是正常的機油消耗(燒機油不花錢,但是傷車),以及摩托車油耗精確測算方法,希望大家都測試一下自己愛車的油耗,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估計有的摩友油耗的錢省下來都能買輛全新的摩托車了。
關于摩托車燒機油的問題,如果是真的燒機油倒也無話可說,有的就不一定是燒機油,而是正常的機油消耗,充其量也就是屬于機油消耗過大,一般人都知道,如果發現排氣管冒藍煙,那基本就可以斷定發動機是燒機油,只要是冒藍煙的車機油消耗量一定很大,一般輕度的燒機油,行駛500公里左右機油消耗量很容易過半甚至更多,這個基本不存在什么爭議。
現在的問題就是有些摩友,并沒有發現排氣管冒藍煙,只是檢查一下機油標尺,發現少了很多或者低于下限就認定是燒機油,還有的摩友就覺得機油加進去多少,就一定要保持多少,不應該存在消耗,否則就是所謂的燒機油。
上機油在循環過程中是存在消耗的,這種消耗主要就是蒸發消耗,任何液態物質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會蒸發的,機油也不例外,只不過蒸發量很小而已,一旦溫度升高和壓力增大,機油的蒸發量會急劇上升,溫度越高蒸發量越大,如果到了機油的沸點,機油就直接變成氣體從通氣管中揮發出去,機油的消耗量不能超過燃油消耗量的1%,否則就屬于機油消耗過大,摩托車發動機如果參照汽車發動機的標準應該也不為過,因為摩托車發動機比汽車發動機的工作條件要差,主要差在摩托車發動機的高轉速和效率很低的冷卻系統。
如果一輛摩托車正常的燃油消耗是百公里2.5升,1000公里就是25升,機油的最大消耗量不能超過25/100=0.25升,否則就是機油消耗量過大,如果低于0.25升,屬于機油的正常消耗。
摩托車油耗精確測算方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測量車輛油耗時要求有天時、地利、人和、等三方面的條件具備,否則得出的數據不夠精確,對于50----125CC的摩托車,吾等可以設5KM為一個測試路段,但停車與剎車不宜多于三次,無風或是風力最多一級,超過二級風就開始對測量數據有影響,逆順風往返取平均數也是錯的,量筒與時鐘等儀表用具先在車上固定好,試騎一段路來熱車、下油,調整化油器等,方可進行測試,車胎氣要打到標準值,騎車人的重量與外衣裝不宜有太大的變化,車已行駛了20分鐘以上機器未冷,氣溫最好在20--30度,相差太大時對冷機、齒輪油、輪胎、皮帶、燃油揮發的效果反映會大些,路段要求平直無坡度,無路口與他人干擾車速的穩定持續。路面要好,以免震動造成對量具的影響。
油量筒的容量看是測量哪一類車速,一般取予算耗油的150%容量,油量筒的容量尺寸:(按測高10CM+50%的備份)下面列出幾種規格供大家參考:
(1)特別型輕摩: 耗油率100--15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50CC,油量筒直徑25.2mm=1CC/2mm 油面高度,直徑2.5CM*15CM=75CC。
(2)輕便50輕摩: 耗油率50--10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100CC,油量筒直徑35.7mm=1CC/1 mm油面高度,直徑3.57CM*15CM=150CC。
(3)普通 90摩托: 耗油率30--6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167CC,油量筒直徑46.1mm=1.67CC/1mm油面高度,直徑4.61CM*15CM=250CC。
(4)大排125摩托:耗油率20--40KM/L,車速50KM/H,測試路程5KM/6分鐘,耗油量250CC,油量筒直徑56.4mm=2.5CC/1mm油面高度,直徑5.64CM*15CM=375CC。
大排125摩托測算:
測試車輛前必需先找段有路程碑的路段,先校對好車速表所顯示的車速和路碼與實際車速、路段是否相符。如有誤差不大又修不好,測定計算出表與路誤差的百分比,到時用計算器再慢慢折算就是。最好是先選定某一路段,先測得兩頭之間的路程,到時就算是測試其他車表不準的車,也可以看著手表與油量來進行了測算了。
1、油量筒的選用:$3元的“白貓牌洗潔精” 取其透明塑料瓶,直徑是56 mm,均等直徑的中段是158mm,計算的中部儲油量是389CC,測量時如果是略計可以按每mm高度是耗油2.5CC算。
2、油量筒的修正:按上述推算是24.63CC,有1.48%的誤差,如愿意也可以忽略,但塑料制品用過一段時間后會變形,如嫌誤差大了又不愿用計算器來算,可以在里面垂直放一根竹筷子之類的棍棒加以修正,可以改變它內腔的容積/高度比。
3、油量筒的附件:出油咀用20 mm長的M6螺釘車制,細心車去M6一頭的10mm螺紋做油管的接口,中軸線打出直徑2 mm的過油通孔。出油咀穿過瓶底(先打出的6 mm的孔),用M6螺母加密封墊擰緊。再用薄鐵片燒熱,小心地在塑料瓶上燙出刻度線條與數字來。用粗鐵絲做一個倒F形的瓶箍,好把瓶子掛在車身的側面。有的瓶蓋子上還需要燙出一個小小的通氣孔!!不然,憋住氣,油就下不來了。
4、使用安裝:先將油量筒掛在距化油器最近的車子側面,保持垂直狀態,高度可以比原油箱略低,注意防震防磨擦。關上原油箱開關,從化油器的那頭拔去原油管,塞上塞棒防塵防漏。另用一段略硬的油管從化油器接到油量筒的出油咀上,用備份的另一大燃油瓶為量油筒灌一半的燃油,行車一段路熱機兼抖出油管里的氣泡,開始測試前再灌加點油齊到上標準刻度線就行了。
5、測算方法:看表,小油門慢車起步,100M內到達巡航車速,握穩油門保持車速穩定在30KM/H,盡量一次駛到測試路段的終點。最后50M可以關去油門滑行到位,算是補償起步的加油。停車時先看表記下時間,停車后速看油量筒內的燃油高度,記下先。泊好車位!!再用路程除行車時間算出試車速度是不是誤差太大,用量筒內的油面高度差算出耗油量。耗油量除以路程可以算出每百公里的巡航耗油量,路程除以耗油量可以算出每升燃油實驗行車的公里數。
最簡單的方法:有的摩托車油開關有高、低兩個油位,先記下車速表上在高油位斷油的路碼公里數L1,而后加油時記下加的油量YL,待到燃油再用到高油位斷油時,記下此時車表上的路碼公里數L2,用L2減去L1的公里數除以Y就等于是每公升燃油在實踐行車中可以跑的公里數了,此方對按常規行車的上班族有效的,缺點是結果來得太慢還不精確,改進車輛要很長的實踐過程,有時會因車況與天氣的變化而搞反了改進的效果,越調越亂。
機油消耗量主要與下例因素有關:
(1)發動機某處存在滲漏機油的地方。
(2)機油本身的性能和品質,劣質機油比優質機油要消耗大,粘度低的相對粘度高的要消耗大。
(3)與發動機的溫度關系極大,低速大負荷與長途行駛都會導致發動機溫度過高,使機油消耗量劇增。
(3)機油消耗量與發動機的內部結構以及潤滑方式的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油道多、壓力大、多點噴射的發動機消耗量相對要大。
發動機是一輛車的心臟,為什么每輛車的使用說明書上都要求每天出車前都要檢查一下機油量,主要就是怕機油消耗量過大影響正常行駛,建議所有的摩友,養成勤檢查勤維護的好習慣,一旦發現機油低于下限要及時補充,行駛到一定的里程要及時更換。
關于摩托車燒機油的問題,如果是真的燒機油倒也無話可說,有的就不一定是燒機油,而是正常的機油消耗,充其量也就是屬于機油消耗過大,一般人都知道,如果發現排氣管冒藍煙,那基本就可以斷定發動機是燒機油,只要是冒藍煙的車機油消耗量一定很大,一般輕度的燒機油,行駛500公里左右機油消耗量很容易過半甚至更多,這個基本不存在什么爭議。
現在的問題就是有些摩友,并沒有發現排氣管冒藍煙,只是檢查一下機油標尺,發現少了很多或者低于下限就認定是燒機油,還有的摩友就覺得機油加進去多少,就一定要保持多少,不應該存在消耗,否則就是所謂的燒機油。
上機油在循環過程中是存在消耗的,這種消耗主要就是蒸發消耗,任何液態物質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會蒸發的,機油也不例外,只不過蒸發量很小而已,一旦溫度升高和壓力增大,機油的蒸發量會急劇上升,溫度越高蒸發量越大,如果到了機油的沸點,機油就直接變成氣體從通氣管中揮發出去,機油的消耗量不能超過燃油消耗量的1%,否則就屬于機油消耗過大,摩托車發動機如果參照汽車發動機的標準應該也不為過,因為摩托車發動機比汽車發動機的工作條件要差,主要差在摩托車發動機的高轉速和效率很低的冷卻系統。
如果一輛摩托車正常的燃油消耗是百公里2.5升,1000公里就是25升,機油的最大消耗量不能超過25/100=0.25升,否則就是機油消耗量過大,如果低于0.25升,屬于機油的正常消耗。
摩托車油耗精確測算方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測量車輛油耗時要求有天時、地利、人和、等三方面的條件具備,否則得出的數據不夠精確,對于50----125CC的摩托車,吾等可以設5KM為一個測試路段,但停車與剎車不宜多于三次,無風或是風力最多一級,超過二級風就開始對測量數據有影響,逆順風往返取平均數也是錯的,量筒與時鐘等儀表用具先在車上固定好,試騎一段路來熱車、下油,調整化油器等,方可進行測試,車胎氣要打到標準值,騎車人的重量與外衣裝不宜有太大的變化,車已行駛了20分鐘以上機器未冷,氣溫最好在20--30度,相差太大時對冷機、齒輪油、輪胎、皮帶、燃油揮發的效果反映會大些,路段要求平直無坡度,無路口與他人干擾車速的穩定持續。路面要好,以免震動造成對量具的影響。
油量筒的容量看是測量哪一類車速,一般取予算耗油的150%容量,油量筒的容量尺寸:(按測高10CM+50%的備份)下面列出幾種規格供大家參考:
(1)特別型輕摩: 耗油率100--15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50CC,油量筒直徑25.2mm=1CC/2mm 油面高度,直徑2.5CM*15CM=75CC。
(2)輕便50輕摩: 耗油率50--10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100CC,油量筒直徑35.7mm=1CC/1 mm油面高度,直徑3.57CM*15CM=150CC。
(3)普通 90摩托: 耗油率30--60KM/L,車速30KM/H,測試路程5KM/10分鐘,耗油量167CC,油量筒直徑46.1mm=1.67CC/1mm油面高度,直徑4.61CM*15CM=250CC。
(4)大排125摩托:耗油率20--40KM/L,車速50KM/H,測試路程5KM/6分鐘,耗油量250CC,油量筒直徑56.4mm=2.5CC/1mm油面高度,直徑5.64CM*15CM=375CC。
大排125摩托測算:
測試車輛前必需先找段有路程碑的路段,先校對好車速表所顯示的車速和路碼與實際車速、路段是否相符。如有誤差不大又修不好,測定計算出表與路誤差的百分比,到時用計算器再慢慢折算就是。最好是先選定某一路段,先測得兩頭之間的路程,到時就算是測試其他車表不準的車,也可以看著手表與油量來進行了測算了。
1、油量筒的選用:$3元的“白貓牌洗潔精” 取其透明塑料瓶,直徑是56 mm,均等直徑的中段是158mm,計算的中部儲油量是389CC,測量時如果是略計可以按每mm高度是耗油2.5CC算。
2、油量筒的修正:按上述推算是24.63CC,有1.48%的誤差,如愿意也可以忽略,但塑料制品用過一段時間后會變形,如嫌誤差大了又不愿用計算器來算,可以在里面垂直放一根竹筷子之類的棍棒加以修正,可以改變它內腔的容積/高度比。
3、油量筒的附件:出油咀用20 mm長的M6螺釘車制,細心車去M6一頭的10mm螺紋做油管的接口,中軸線打出直徑2 mm的過油通孔。出油咀穿過瓶底(先打出的6 mm的孔),用M6螺母加密封墊擰緊。再用薄鐵片燒熱,小心地在塑料瓶上燙出刻度線條與數字來。用粗鐵絲做一個倒F形的瓶箍,好把瓶子掛在車身的側面。有的瓶蓋子上還需要燙出一個小小的通氣孔!!不然,憋住氣,油就下不來了。
4、使用安裝:先將油量筒掛在距化油器最近的車子側面,保持垂直狀態,高度可以比原油箱略低,注意防震防磨擦。關上原油箱開關,從化油器的那頭拔去原油管,塞上塞棒防塵防漏。另用一段略硬的油管從化油器接到油量筒的出油咀上,用備份的另一大燃油瓶為量油筒灌一半的燃油,行車一段路熱機兼抖出油管里的氣泡,開始測試前再灌加點油齊到上標準刻度線就行了。
5、測算方法:看表,小油門慢車起步,100M內到達巡航車速,握穩油門保持車速穩定在30KM/H,盡量一次駛到測試路段的終點。最后50M可以關去油門滑行到位,算是補償起步的加油。停車時先看表記下時間,停車后速看油量筒內的燃油高度,記下先。泊好車位!!再用路程除行車時間算出試車速度是不是誤差太大,用量筒內的油面高度差算出耗油量。耗油量除以路程可以算出每百公里的巡航耗油量,路程除以耗油量可以算出每升燃油實驗行車的公里數。
最簡單的方法:有的摩托車油開關有高、低兩個油位,先記下車速表上在高油位斷油的路碼公里數L1,而后加油時記下加的油量YL,待到燃油再用到高油位斷油時,記下此時車表上的路碼公里數L2,用L2減去L1的公里數除以Y就等于是每公升燃油在實踐行車中可以跑的公里數了,此方對按常規行車的上班族有效的,缺點是結果來得太慢還不精確,改進車輛要很長的實踐過程,有時會因車況與天氣的變化而搞反了改進的效果,越調越亂。
機油消耗量主要與下例因素有關:
(1)發動機某處存在滲漏機油的地方。
(2)機油本身的性能和品質,劣質機油比優質機油要消耗大,粘度低的相對粘度高的要消耗大。
(3)與發動機的溫度關系極大,低速大負荷與長途行駛都會導致發動機溫度過高,使機油消耗量劇增。
(3)機油消耗量與發動機的內部結構以及潤滑方式的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油道多、壓力大、多點噴射的發動機消耗量相對要大。
發動機是一輛車的心臟,為什么每輛車的使用說明書上都要求每天出車前都要檢查一下機油量,主要就是怕機油消耗量過大影響正常行駛,建議所有的摩友,養成勤檢查勤維護的好習慣,一旦發現機油低于下限要及時補充,行駛到一定的里程要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