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是坐墊的哪個部分讓人在意呢?
首先是坐起來的感覺,太硬的話光是想到接下來的路程就會讓人休克,要是坐墊兩側還突起的話那可真是糟透了! 彷彿可以想見騎乘途中光是腳著地就會讓大腿內側會越來越痛。
坐墊是騎士最直接能馬上感受到差異的
所以坐墊的舒適度會直接影響到騎乘感受
雖然正廠坐墊幾乎沒有這種最糟的情況,不過改裝坐墊倒還蠻常有這種情況的,比如想要降低坐墊高度,結果只削掉里面的泡棉,也就是俗稱「挖空」的作法,這就是造成剛提到坐墊問題中最常有的情況,削掉的緩沖泡棉,不僅坐起來不舒服,坐墊兩側突起腳變得不容易放下,反而造成著地性變差的反效果,這可是經歷過許多的失敗后,才能夠這么斬釘截鐵的告訴大家。
座高的問題始終是車廠造車時頭大的癥結點之一
歷經時代的變遷???座面的角度
相信坐墊的角度也讓人蠻介意的吧,雖然最近變得比較少了,不過以前即使是正廠坐墊,以超級運動車款為主,坐墊的座面大多呈現急角度前傾下凹,這應該是考量在重力加速度下避免身體向前沖的貼心設計,不過這樣的設計每次在緊急剎車,或是路面凹凸不平,使車身顛簸等糟糕的騎乘情況下身體還是往前挪動了。最常見到的情況是如果不理會這種情況持續騎乘的話,手腕緊撐的狀態就會影響身體,等到察覺到哪里不對勁時,騎乘姿勢已經變得很奇怪了,如果比較過去和現在摩托車的車體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應該會發現名稱一樣的車款隨時代的不同,坐墊的傾斜角度也不一樣。
跑車的坐高不但不親民,角度也相對地較為前傾
同樣的坐墊皮如果太滑的話也很討厭呢!即使這是因為坐墊皮的材質是皮革的緣故所以無可奈何,但是摩擦力不足就和輪胎一樣,抓地力也會降低,尤其碰上超光滑的坐墊搭上牛仔褲可以說是天大的災難,因為當場就會成為姿勢前挪大會 (笑)。所以洗車的時候,坐墊和油箱都不會打蠟,另外想要抱持穩定的騎乘姿勢雖然會特意穿皮褲,不過即使如此花費心思但是騎乘時身體還是容易挪動的話,建議選擇低成本而且就有效果的方法,那就是換坐墊皮。
另外,還有坐墊高度,在跨坐上坐墊時,還是會在意坐墊的高度,懸吊避震裝置長的越野車款當然沒話說,運動車款為了增加握把轉彎角度必須拉高車體的離地高度,車體最低離地高度拉高后,坐墊也就容易隨著加高。
越野車坐墊的設計也較為窄高
最近也有一些車款會把車體的重心位置拉高,好讓轉彎側身傾斜時能帶出輕快感,因此選擇特意把車體最低離地高度拉高,離地高的運動車款等也屬于這一類車款,巡航車等車款則是相反,以低重心具穩定感與容易跨騎為首要考量,所以大多是低坐墊。正如同各位讀者所知,歐美進口車等大多會有針對亞洲市場的低坐墊規格款,甚至也有部分車款把低坐墊列為標準配備,這當然很令人感動,不過這就好像被別人說:「你看,那是因為亞洲人的腿短~」感覺還挺復雜的。
挑選坐墊的方法與個人優先順序間的平衡點
順帶一提,如果同一車款推出低坐墊和高坐墊兩種規格時,建議一定要實際試乘比較看看后再做決定,確實低坐墊的著地性應該會比較好,不過開始騎乘后,和摩托車之間自然而然的一體感、握把操控的輕快感、騎乘視野較好等因素下,有時反而會出現高坐墊勝出的情形。挑選坐墊時究竟應該以什么為優先呢?不過這也只能由自己來決定,請各位確實的試乘比較后再來煩惱這個問題,因為這也是騎乘摩托車的醍醐味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