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上,11月的摩托車榜單與今年內每個月的榜單,都拉不出太大的差異化,尤其是在榜單首位的那幾款車型,可以說全年霸屏的狀態。偶爾在某些月份由于強勢新車的推出,才會讓排名有所變動,但持續時間最長的莫過于春風系的兩款神車。

首先,看看人氣榜單。賽600作為年內強勢推出的爆款新車,依然收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尤其是38999元的起售價,擁有一臺600cc排量的車型,的確會讓人心動。但是面對春風450SR以及250SR的夾擊之下,雖然排量沒有太大優勢,但是價格卻是很香的。

值得一說的就是凱越450RR,這款作為凱越設定的今年的爆款產品,作為一款四缸仿賽,除了價格讓我們有驚喜之外,你看不出來凱越在產品研發上的重大突破,尤其是現在這款車在二手車流通市場當中也是不太受待見。畢竟,很多人認為凱越已經丟掉了靈魂。

有意思的是,在用戶最想購買車型當中,凱越的250RR和450RR也是位列其中。這也是說明了,目前的消費者還是對于產品價格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同等排量的車型當中,會優先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從口碑榜單中發現,整體車型趨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既有傳統豪強的穩扎穩打,也有新興品牌的異軍突起。從車型來看,小排量踏板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中排量和大排量車型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品牌方面,春風、鈴木、豪爵、新大洲本田、隆鑫等老牌企業依然保持強勁勢頭。

回顧今年的整體市場,智能化已經成為摩托車市場的一大趨勢。前段時間,寶馬和九號的聯姻,也說明了品牌和產品逐步成就了強強聯合的態勢,通過互補的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
在未來當中,品牌不僅注重產品的外觀設計,更在智能化功能上不斷突破,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騎行體驗。

傳統品牌在面對市場沖擊,更加學會了抱團取暖。面對許多品牌的銷量下跌甚至破產,大品牌就開始陸續出手進行收編。這種大魚吃小魚的狀態,是尤其于產品的良性發展。尤其是針對有技術能力卻無資金實力的品牌,通過被收購的方式,反而會有自己有更好的發展。就如春風和KTM之間的關系一樣。

歲末之際,縱觀11個月以來的榜單,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品牌的聚合性越來越強了,一個品牌旗下的多個產品成為了市場的主流。之前我也說過,這并非是一件好事,應該是百花齊放,有不同的品牌,更加多元化的產品才能讓市場更加活躍。畢竟,摩托車是一個整體行業,這種產品被過度傾斜的狀態并非是一個發展應該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