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月,公安部就推出8項交管改革新措施,其中就有5項事關電動車、摩托車管理改革,惠及車主從買車到用車多方面。11月,公安部又明確放寬電動兩輪、三輪車駕考年齡,同時全國推行機動車行駛證電子化。緊隨其后,針對電自新標準落地執行弊端,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發布國家級紅頭文件,利好經銷商和車主。

公安部7項惠民舉措
利好電動車、摩托車車主
縱觀2024年,公安部推出的多項措施中,總結起來有7大惠民舉措,利好著電動車和摩托車主,且多項將于2025年1月起執行。

這7項惠民政策,可以說給嚴查籠罩的電動車行業,帶來了一片曙光。以后車主出行,多了一份松弛感,購車也少了幾份顧慮。
細品這些措施,可以看到,摩托車“一證通辦”,讓車主在異地可順利完成購車登記、二手車轉讓、上保險、年檢等業務,省去兩地來回奔跑的折騰和限制。
就考證而言,車主通過“送考下鄉”能相對輕松地獲取駕照,同時駕考年齡放寬10歲,極大地惠利了70歲以內老年人。
2025年1月起,行駛證電子化將全面推行,車主出行只需一部手機就可輕松辦理年審、過戶、解綁等業務,還可避免買到假牌和套牌電動車。
另外,優化駕考的重新申領、推行快遞上門服務和交警APP智慧服務等措施,與現代生活節奏接軌,便民力度空前提升。
國家級1大紅頭文件5大提示
車主和經銷商吃下定心丸
11月,電自新標準的執行,催生著電動車行業的又一次大變化。電自限速25km/h、防篡改功能、新國標車的強制認知等標準的執行,讓超標車徹底退出市場。一時電動車門店出現無車可賣,車主不敢買車的悲觀情形,整個市場可謂一片鴻哀。
由公安部、工信部、市場監管部等多部門聯合組成的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代表國家層面的行業最高“指揮官”,及時發出了提振市場信心,惠利車主和經銷商的紅頭文件,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紅頭文件總括起來有5大提示。

文件強化了供應鏈保障,優化了以舊換新流程,明確了舊國標車的處置,強調“一刀切”式的“以罰代管”已經不合時宜,為電動車行業帶來了接地氣的“人性化管理”。
國家部門促發下各地區3大管理
從實處惠利民生福祉
由國家部門牽頭,各地區因地制宜地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進惠民政策,落在實處辦實事。總體來看,體現在3大方面。
1、執行電價分時分段定價標準
自2025年起,多地將執行電動車充電惠民政策,執行居民合表電價,進行分段分時收費,且明碼標示充電費和服務費。
2、細化居民小區掛牌、停放、充電等統籌管理
全國3.5億車主的管制是一項民生大工程,為督辦重大隱患,解決難點問題,國家對電動車的管制下沉到小區管理員,從細微處著手,針對居民們的掛牌、停放、充電等問題進行統籌管理,便民規范,明確了違規停放處理,提升了居民充電效率,輕懲罰重教育。

3、超標車落實“備案登記,延長臨時使用期限1-3年”
新國標后,為讓不符合標準的電動車有一個過渡使用期限,允許超標車上臨時牌照,在3-5年的過渡期內,如今大多數超標車面臨臨時牌照過期的問題。允許其繼續上路,就要面臨被罰被沒收的處罰。多地采取超標車備案登記,延長使用期限的做法,如江蘇、四川、山東等地明確放開超標車備案登記,延長過渡期限1-3年,允許繼續上路。
總結
2024年已接近尾聲,縱觀這一年來電動車行業的變化,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項舉措,從實際出發,落在實際,以民生為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著電動車行業的向好發展。電動車、摩托車的明天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