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巨頭,誰主沉浮
大長江集團以32.09萬輛的銷量穩坐冠軍寶座,旗下豪爵和鈴木品牌依舊占據著市場的重要份額。令人矚目的是,隆鑫摩托以26.66萬輛緊隨其后,要知道,它在2024年末已經與宗申摩托合并,這意味著合并后的銷量將遠超40萬輛,這無疑將對整個行業格局帶來深刻的影響。 宗申摩托獨立運營的銷量還有15.39萬輛,依然占據前三的位置,實力不容小覷。
廣東和重慶兩地的摩托車企業展現了強勁的區域優勢,前五名廠商中,就有四家來自這兩個省份。 大冶摩托、重慶銀翔等企業也表現出色,占據著重要的市場份額。但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廠商的總銷量只占行業總銷量的56%,這說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再看看排名靠后的企業,新大洲本田、廣州豪進、江門珠峰、五羊本田和洛陽北方等企業,銷量都在10萬輛以下,這些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值得我們深思。 它們大多集中在廣東省,這或許也反映了廣東摩托車產業的集群效應,但也意味著更加激烈的同省競爭。
新能源的沖擊,傳統巨頭何去何從?

電動摩托車市場的崛起,是懸在燃油摩托車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5年1-2月,電動摩托車的銷量已經達到45.69萬輛,同比增長33.55%,增速是燃油摩托車的兩倍! 這個數字,足夠讓人心頭一震。
雅迪集團作為電動摩托車市場的龍頭,1-2月銷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8萬輛,這無疑對傳統燃油摩托車市場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預示著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難道燃油摩托車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
未來之路,何處是歸途?
國內燃油摩托車市場趨于飽和,這已經是業內共識。 面對新能源摩托車的強勢崛起,傳統燃油摩托車企業必須積極轉型升級,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非洲和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將成為傳統燃油摩托車企業新的增長點。也許,在這些發展中國家,燃油摩托車仍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同時,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更節能環保的燃油摩托車,也顯得至關重要。
但是,這僅僅是應對之策,并非長久之計。 長遠來看,積極轉型發展新能源摩托車,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更需要企業對市場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

這不僅是摩托車企業的挑戰,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看著這些數據,我不禁思考,未來幾年,燃油摩托車行業會走向何方? 是徹底沒落,還是浴火重生? 又或是另辟蹊徑,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這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共同探討。
你認為,燃油摩托車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電動化浪潮?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